慈禧太后是世界上占有珠宝量最大的女人之一。但她唯独对翡翠很青睐,把翡翠看得比什么珍宝都贵重,对翡翠的热爱达到了几近疯狂的程度,慈禧性好豪奢,甚至挪用军费去买喜欢的古董珍玩,珠宝玉石,锦衣华服。她用过的玉饰、把玩的玉器数量多达足以装满 3000个檀香木箱。
传说一位外国使臣,曾把一颗硕大的钻石进贡给慈禧太后。而我们的老佛爷瞥了一眼说:“边儿去”可见,在她心中钻石是根本无法与翡翠相提并论的。
而另一位进贡小而精美翡翠饰品的官员却得到宠爱。从此,各地向朝廷进贡的人,就都选择上等翡翠作为贡品,以博得她的欢心。官员要见慈溪必定要贡献奇珍异宝,而翡翠是她的最爱这样才可以见到她。一只张之洞敬献的翡翠“降魔杵(即如意)”,成为她爱不释手的宝贝。
慈禧的生活中,随处可见翡翠制品,翡翠的杯子、筷子、碗碟、屏风等比比皆是,翡翠做成的首饰更是难以计数。
据心腹大太监李莲英的《爱月轩笔记》记载和陵墓发掘资料作证,慈禧陪葬的翡翠精妙绝伦,空前绝后,在她尸体脚下有翡翠西瓜两个,长约15--20厘米,皮是翠绿色的,瓜瓤是红色的,其中还有几粒黑色的瓜子,一切都是天然俏色,据说当时的估值在500万两白银。
慈禧的身边还有翡翠白菜两颗,匠人巧妙运用了玉料本身的色彩变化,雕出一颗浑然天成的白菜。白嫩的菜茎,翻卷的菜叶,绿叶旁边还有两只黄色的马蜂,形象极为生动逼真。栩栩如生,其价约1000万两白银,现在已经是无价之宝了,还有一件翡翠荷叶与四个甜瓜,翡翠荷叶满绿碧透,精美无比,从而构成了“步步生莲花”的意境还有玉佛27尊,有人估计这些翡翠的价值可达数千万两白银,可谓价值连城。
这些国宝在辛亥革命后,被军阀殿英盗掘而流失,至今为止下落不明......由此可见,这位“垂帘听政”的统治者奢华之极,也证明了慈禧太后喜爱翡翠的程度。
慈禧作为至高无上的统治者喜欢翡翠,下面的官员自然上行下效,开始疯狂的采买翡翠。“降魔杵”事件之后,清朝的官场刮起了翡翠风暴。
正由于慈禧等清朝达官显贵们对翡翠的珍爱,迅速推高了翡翠的知名度和珍贵程度,翡翠成为中国玉石文化的主流,其珍贵程度甚至一度高过白玉。
宋美龄
在近代名人中,宋美龄是个爱翠如痴之人,她对翡翠的喜爱很有名。宋美龄的一生,喜着旗袍,爱戴翡翠。
20世纪30年代,有位北京翡翠大王买到一块翠料,翠色极佳,能工巧匠将它雕琢成一对手镯,款式新颖,玉质鲜艳,如水般剔透。上海青帮头子杜月笙以4万元价格买到手镯。宋美龄见到杜夫人佩戴的翡翠手镯,一见钟情,爱不释手,杜夫人只好割爱送给宋美龄。时隔半个多世纪之后,历史的脚步一如宋美龄这位横跨三个世纪的老人一样也步入了21世纪。国际市场上翡翠价格飞涨,宋美龄的这对非常稀有的、非常美丽的翡翠麻花镯,当前估价已达到4000万港币的天价。
2003年的时候在美国国会纪念二次世界50周年的酒会上,106岁的宋美龄手上一对满绿的手镯翡翠马鞍戒指,胸前别着一只翡翠别针,一对翡翠耳环,格外的因人注目,格外的高贵典雅。
1997年宋美龄100岁生日宴会时,这位梳着传统发髻身着黑色旗袍的一代名女人出现在众多宾客和媒体面前时,人们为之一震,只见她佩戴着整套翡翠首饰:翡翠耳钉、翡翠珠链、翡翠手镯、翡翠戒指。整套翡翠首饰颜色质地均属极品,在整套翡翠饰品的装扮下,虽已是百岁老人,但仍是那样雍容华贵,仪态大方,尽显高贵气质。那一时刻这位百岁老人似乎已与翡翠融为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升华到一种人玉相通的最高境界。
宋美龄引领了当时上流社会喜爱翡翠的风潮,并坐实了翡翠“最能体现东方美的珠宝”这一身份。也真的将翡翠的高贵典雅,灵秀婉约体现的淋漓尽致。
正是因为这两个女人,推动了翡翠的市场化,让翡翠在中国的身价暴涨,使翡翠从达官显贵步入平民百姓家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使得翡翠发展至今,成为人尽皆知,广受喜爱的玉石品种。不但与和田玉一样成为中华玉文化的主流不说,甚至一度风头盖过和田玉!
虽然有许多关于翡翠的流言蜚语,时间证明,翡翠的收藏地位不可撼动。凡事都有原因的!
翡翠的收藏价值
翡翠的投资收藏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产地的唯一性决定了翡翠的稀缺:
世界上产出的宝石级翡翠95%来自缅甸,而产出的地质条件苛刻,开采难度大,可供开采的矿源接近枯竭。尤其是收藏级翡翠,只有缅甸北部的帕岗、勐拱等地出产。资源的减少和需求的不断增加,成为翡翠价值攀升的重要因素。
二、颜色质地变化万千决定了翡翠的唯一性:
翡翠颜色丰富多彩,可以分为绿、紫、红、黄、蓝、白、黑等颜色;多晶体的质地特征和晶莹剔透的质感,最符合中国人审美情趣和文化追求。
三、兼有宝石与玉石的属性决定了翡翠的美丽和耐久性:
翡翠的硬度较高,结构致密,物理性质稳定,具有较高的耐磨性和承压性,种水色俱佳的翡翠,无需雕琢,更符合宝石特性和镶嵌时尚的表达方式,而其变化的质地又给了雕刻艺术极大的创作空间,呈现出“器”的文化属性。
四、丰富的雕刻文化内涵决定了翡翠的文化载体属性:
16世纪翡翠从缅甸传入中国,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与翡翠相互渗透,相互升华,逐渐紧密结合,中国传统文化通过翡翠得以体现得淋漓尽致。翡翠制品在雕琢上往往采用“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图案纹饰,反映着人们祈吉求祥的美好愿望和憧憬,包含着中华民族传统审美文化的众多内容和人文主义精神。
五、拍卖市场上的出色表现决定了翡翠的国际性:
翡翠产自缅甸,但与中华民族文化紧密相融,而发扬光大,成为走向国际市场中唯一的玉石品种,在近年各大珠宝拍卖会上,唯有翡翠可与世界五大名宝争奇斗艳,在国际珠宝的舞台上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而熠熠生辉。
芭芭拉.赫顿(Barbara Hutton)旧藏天然翡翠珠项链
1988年,200万美元
1994年,420万美元,价格翻倍
2014年,2.14亿港元(2744万美元)
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它不“火,谁火?
如需转载 请联系我们获得授权返回搜狐,查看更多